游客住帳篷不住酒店 讀懂“小賬”里的“大賬”
來源: 江南都市報 | 日期: 2025年10月10日 | 制作: 肖琳琪 | 新聞熱線: 0791-86849110
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張建新
不是酒店住不起,而是睡帳篷更有性價比。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中秋假期,“游客搭帳篷過夜”成為熱點話題。其中,在湖北武漢龜山腳下,路邊搭著五顏六色的帳篷就在不斷刷屏。
旅游,究其本源是“玩出來的產(chǎn)業(yè)”,重在獨特體驗、情緒價值。即便是來一場“說走就走的旅行”,其實游客心里早已盤算過“值不值得”,畢竟,大部分人的假期有限,錢也是該省則省。
所以,當酒店業(yè)“逢節(jié)必漲”時,雖說是供需不平衡下的市場應激反應,也難免會讓消費者心生不爽,不想做“冤大頭”的他們,就會另辟蹊徑——住帳篷不住酒店。這,也不失為積極面對現(xiàn)實的一種選擇。
我的旅行我做主。“搭帳篷過夜”簡單易行,游客更多的看重于“經(jīng)濟”,也就是省錢,而各地政府尤其是文旅部門,是否看到了其中孕育著新的經(jīng)濟現(xiàn)象?又如何接住這一波因新需求產(chǎn)生的新流量?
俗話說:莫欺少年窮。“住帳篷不住酒店”者多為青年游客,其“特種兵式”旅游講究“短平快”,但他們是善于使用新媒體平臺的好手,也是潛在的“大客戶”。善待他們,城市會因溫暖而獲得好口碑;禮遇他們,城市還會成為他們以后攜親帶友深度游之地。游客的“經(jīng)濟賬”,對其個人來說是“小賬”,對各地文旅而言,則是“大賬”。
聰者聽于無聲,明者見于未形。其實,尖銳的供需矛盾之下往往孕育著新機遇。之前,當招待所無法滿足大眾出行之時,品牌連鎖的快捷酒店順勢而起;當快捷酒店無法滿足品質(zhì)住宿時,中高端酒店迎來高光時刻。如今,面對游客“住帳篷不住酒店”的新現(xiàn)象,各地應該積極出臺應對之策,讓其露營無憂。比如,劃定安全的區(qū)域供其搭帳篷,配套供電、供水系統(tǒng),并有專人管理。對于露營者而言,要提前做好功課,掌握好前往之地的天氣、地勢等情況,當好自身安全的“第一責任人”,別讓“睡在風景里”變成“睡在風險里”。
帳篷旅游的興起,折射的是年輕群體的旅行新趨勢。各地文旅部門,別視其為消費“降級”,而應視其為自身服務需進一步“升級”。
值班編輯:傅藍天
值班審核:周艷華
值班編委:傅愛華